首页 > 百科常识 >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越国之中,吾宽民以子之)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越国之中,吾宽民以子之)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3583,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卧薪尝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了,关于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勾践在尝过吴王夫差的奥利给后,回国卧薪尝胆成功复仇,灭掉了吴国。可就像“头悬梁锥刺股”不等于就能学习好一样,光靠卧薪尝胆这两个动作,可灭亡不了吴国。本文就来说说越王勾践除了卧薪尝胆之外,都做了哪些具体准备。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周文王之子太伯与仲雍在武王得天下后到了南方。当时的南方被称为荆蛮之地,兄弟二人遵照当地习俗:断发文身,并建立起了自己的氏族部落,太伯就自号句吴,建都于梅里(今江苏省无锡东南60里)。这种记载属于一种传说,很难作精确的考证。也可能是借周天子的血统,求个名义而已。从春秋中期开始,中原文化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冲击着南方,特别是晋国与楚国的弭兵会盟以后,楚国感到了吴国兴起于东南的威胁以后,双方时不时的发生小规模冲突。于是楚国的斗争地域,就由中原心脏地区移向淮河流域与长江下游地区。到了春秋后期,吴国在柏举之战中几乎灭亡了楚国,但是当吴楚鏖战的时候,越国趁虚而入,偷袭了吴国。回国后的阖闾为了报复,发兵与越国在檇李激战,结果自己却重伤而死,即位的夫差在公元前494年败越于夫椒,并乘胜攻入越都,勾践仅剩残兵五千栖于会稽山上,不得不向吴求和,并在吴为奴。


勾践在回到越国以后开始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社会改革。战争的惨败,三年事吴的奴仆生活,给勾践以严酷的教育。对于战败,勾践承担了全部的历史责任,而要振兴越国、报仇雪耻,只有对越国进行全面的改革这一条路,所以勾践为了以身作则,便诞生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但是光做做样子明显不够。越国改革的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重用人才。勾践在夫椒战败、被围会稽之时,深感人才问题的重要,也在这时谋士文种、范蠡才得以重用,当然不仅是文种、范蠡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位至将相得其重用,就是善剑者越女、善射者陈音也都妥善安排,适得其位。重用人才,对于越国的成败至为重要。所以古书里有这样的记载:《越绝书》:“越王勾践……任用贤臣,转死为生,以败为成。”《吴越春秋》:“勾践“报吴者二十年,卒以越霸,诸臣虽有与力,而种、益之功居多。”


其次,表现在内政上的广收民心。在内政上实施比较宽松的政策。对此,《国语·吴语》里有记载:“越国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疾者吾向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贫富皆利之”。这些宽民措施,无疑得到了人民广泛的拥护,在外交上则注意争取邻国,《国语·吴语》将越国的外交动向也记载了下来:“越国南则楚,西则晋,北则齐,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也,未尝敢绝”。这与吴国伐楚、攻齐、压晋形成了
先明 的对比,对外争取了主动,建立了反吴的统一战线。


除了这些举措之外,战争最重要的还是钱,所以勾践深知要振兴越国,首要的问题是发展经济,为此,《国语·越语上》中留下了他关于发展经济的记载:“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分。”同时为了改变小国寡民的状况,以与大国抗争,他还实行了奖励生育的政策,《国语·越语上》记载:“令壮者无取老妻,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
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在春秋时代人口的增长也就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勾践奖励生育的措施使越国人口增殖,这在越国后来的发展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四,越国之所以能够转弱为强、反败为胜,还与它军事上改革的成功分不开。勾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注意充分发挥“越人便于舟”的优势,加强了“舟师”的建设,在吴、越战争中充分发挥了战略配合和战术进攻的作用。战时作战强调战斗集体的作用和严格的纪律,在战略上采取以屈求伸、守时待机。所以就在夫差黄池会盟,力压晋国的时候,勾践突袭了吴都姑苏。


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此时黄池会盟正在如火如荼
举行,夫差得知越国突袭吴都,却依然选择先力压晋国当上霸主然后再回师江东后。等到回师之后,越国已经攻破吴都,并杀了夫差的太子。但由于吴军主力回师,越国此时还无力灭亡吴国,吴国求和之后,勾践退兵并继续积蓄力量。


这种时候对于吴国来说,亡国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但如果迁都至江北,经营好自己在江淮的新土地,也未尝不是个选择。只不过如果吴国真的定下了这样的战略,那么就需要在江、淮流域重新开垦种地。但齐、晋、越,甚至是曾经的“附属国”都不可能留给吴国充足的时间开发新的江淮地区。因此夫差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苏南平原,与越国一争高下。只不过连年征战的吴国,内部早已空虚不堪,现在让我们看看夫差在位期间的吴国都干了点什么。
前494年:吴越会稽山之战,勾践请和。同年吴伐陈。前493年:吴伐蔡。 前492年:勾践入吴。前490年:勾践返越。 前489年:吴伐陈。前488年:吴鲁会盟。前487年:两次伐鲁,一次伐邾。前486年:建造邗沟,伐齐。 前485年:伐齐。 前484年:吴齐艾陵之战。 前483年:西施入吴,夫差为其建造大量宫殿并送大量珠宝美玉。 前482年:黄池会盟。勾践伐吴。


以上的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到吴国已经多么虚弱,特别是邗沟的开凿,仅仅一年便贯通了,试问隋炀帝为了修个运河,把偌大国家修没了,那占地仅仅江东一隅的吴国居然一年就修完邗沟,那要耗掉多少国力?所以此时夫差定下了给吴国休养生息的决策,希望吴国有机会“东山再起”,但是没多久吴楚再次开战。


前480年:吴楚桐汭之战。前479年:吴伐楚。


也就是说吴国就算想休养生息也做不到。另外勾践前次伐吴时虽然史书里只记载了越国夺走了吴国的船,破坏了太湖的水师基地,但是攻入吴都的越国军队,出于复仇和掠夺的双重的目的,对吴国的其余物资的掠夺和对吴都的破坏是可以想见的。在这里简单介绍下史料中吴越的水军。


据《越绝书》的记载:春秋时代的水军所使用的船分为大翼、小翼、突冒、楼舡、桥舡等。这说明战船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分类。水上的行军、阵法、战斗的方法《墨子》有记载:“并船以为十临,临三十人,以船为输温,二十船为一队,选材士有力者三十人共船”。有时也需要步卒对水兵,《孙子兵法》下编有水阵一节就讲步兵控制渡口,和水军登陆后扩大战果的方法。

▲出土文物中的春秋水战情景1


▲出土文物中的春秋水战情景2


▲出土文物中的春秋水战情景3



同时为适应水战需要,阖闾时期,在姑苏附近设有造船的
工场 ,称为“船宫”、“舟室”。另外,吴国修建的运河使江淮流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客观上大大便利了南北交通,有利于农田灌溉、以及经济的发展。

▲阖闾剧照(尤勇饰演)


勾践年轻时可能并不懂这个道理,不过在“卧薪尝胆”以后,应该是懂了。特别是等他见识到吴国的水师在运河上的作用的时候。好在,越人生活的环境也是靠江、靠海,甚至还有在东海之滨的生活百越族群,使得越人无论在文化上,还是生活习惯上,对于造船,甚至是打造一支水师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


终于在前478年楚国申包胥出使越国(大概率双方是结盟了)之后,越国发动了对吴国的决战。最终在“笠泽”之战全歼了剩余的吴国水师。而失去了最后水师的吴军,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亡国的命运。最终夫差再次要求议和未成,自杀身亡,勾践替代吴国成了霸主。由此可见吴国的灭亡有自身的因素,但两国水师力量的倒置也是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绍兴鉴湖勾践铜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