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常识 > 璀璨人生的插曲(为什么《野蜂学艺术》这部电影会让人热泪盈眶?)

璀璨人生的插曲(为什么《野蜂学艺术》这部电影会让人热泪盈眶?)

前些天,又一次收到猫眼的邀稿需求——我还以为是什么厉害的大电影要上映了——然而得知《闪光少女》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一次要写一篇捧场文……

名字和海报一起中二,还没看电影的我就有一种脸酸的感觉...不过因为编辑的强推,我还是第一时间去看了,然后就跑回来热泪盈眶地写这么一篇不知道什么体裁的文字——因为它真的是黑马,多年不见的好片,整个电影,基本客观反映了中国国民专业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流派、乐器类的鄙视链。

先说点别的。

为什么热泪盈眶?因为如果音乐学院附中和各个艺术类高中能做到电影里那样的氛围,那么国际各大音乐奖项应该早就被中国人占领了。

然而事实是现在还没有...虽然当年我作为本地走读生,并没有住校,但从住校的同学朋友们反映出来的氛围来看,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偷偷用手机打游戏、撩妹、抽烟、半夜翻墙去网吧上网什么的,就是不好好练琴好好复习理论知识。 反之,特别认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勤于练习的同学们要么孤孤单单的练习,否则就有被群嘲的风险——因为作为艺术生,你的文化课一样要考,虽然总分不用太高,但是分科看却又有单独的分数线。比如我当年高考要求总分不低于350(750总分),但是单科成绩中语文不得低于90(150总分)、英语不得低于90(150总分)、数学不得低于40(150总分)。

所以,你琴弹得好,势必牺牲了很多睡眠时间、吃饭时间、游戏时间、或者课后学习高考必考课程时间。你要承受的可能不仅是同学们觉得你练到走火入魔的嘲讽,可能要面对来自某任课老师带节奏的群体嘲讽。嗯,你可能顺便就还会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比如一个曲子练这么久居然弹不下来的质疑,比如当初你非要选这个乐器有什么用…… 让我想起当时我作为古典吉他专业方向,去向年级主任申请琴房的时候,她一脸懵逼的问我:“古典吉他是什么乐器?什么学校会招这种街头艺人表演?”

在这样的外部压力中,还要不断突破自己的瓶颈,达到乐器演奏技术和理论实践结合与认知的新层次,是需要很坚强的承受能力的。 就我的经历来看,当年一起学艺术的同学们,还在老本行奋斗的,已经寥寥无几,改行做什么的都有,改的还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比如餐饮和服装什么的,他们也不是想厚积薄发回到音乐行业里来,而是彻底蜕变成了音乐的陌路人。 所以我为什么热泪盈眶?因为这是多少想要认认真真学音乐的同学们向往的环境啊!

扯回电影来。

可能作为音乐从业人员,我不认为电影主视角关注的扬琴是冷门乐器,当初我的高中同班同学里,就有扬琴专业同学,并且考到了全省统考第三。

不过,从各民乐方向同学的经历中来看,拉二胡被当作卖艺乞讨,推着扬琴走在街上被认成魔术师道具助理(这还算高级的)、餐馆准备添个桌子的服务员什么的,民乐一直被当成最底层的乐器种类,普及度实在是低太多。

说实话,这也不完全是西洋乐器的锅,因为中国民族乐器个性太强,每一件乐器都是分的独立有个性,音色都极其突出。

我想,从影片一开始,镜头扫过各个琴房,各种耳熟能详的乐句贯穿整段镜头,各位音乐科班生们一定特别有共鸣——这不就是我们当年的样子嘛!不过略有不同的是,基本上民乐和西洋乐混用琴房的时候比较多,还有就是能装下可乐和各种食材的钢琴凳不是那么普及,很多时候都是不知道哪里搞来一把破椅子就当琴凳了,有储藏功能的琴凳大部分也只能放下几本书…

然后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剧情需要,在这么早的地方安排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打群架……而且打架的理由,对于专业人士或学生来说,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牵强——因为西洋乐同学鄙视了一把民乐同学?讲真的,在现实中我见过音乐学院打架最多的理由分别是抢男女朋友、演出机会不平等和接私活儿分赃不均、抢选修课名额、抢琴房,就是没见过因为鄙视链的暴露而打架的,虽然说也有因为鄙视链打架,但是都是上身到人身攻击的情况下,才有出手的必要。

说实话,如果我是管理层,听到因为乐器鄙视链而打架,只要不出事,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因为那是你捍卫你自己乐器的地位,你足够尊敬与你日夜并肩的那件乐器,它有你的一部分灵魂附着在其中,于是你听不得别人说它半点不好。

不过陈惊可能是素质特别高,不像打群架的同学们那么上头,她比较喜欢先上前理论,然后用实力证明自己。说起来,和她妈那么随意的跟着别的曲子唱自己的调那种无调性的感觉差不太多,陈惊也是不太在乎别人感受的同学,她证明完了自己,就忙着解散乐团,她除了证明自己的技术以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扬琴——回想自己的音乐之路,科班音乐生大概都有这么个阶段吧。

而不同于陈惊,502宿舍的同学们,从来不在乎外人的眼光,她们因为热爱,才坚持自己的专业方向,她们不拘于风格演奏民乐。

在外行看来,也许这个电影在为二次元和古风圈正名,但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在为新民族音乐正名,在告诉大家,民族乐器也可以这么新潮。

不过话说回来,编剧可能把古风圈想象的太美好了,现实中要真有这么多一心一意中二到底的古风音乐人的话,古风这个流派也不至于在各种平台上被黑成现在这样。

现实中,大部分古风音乐人,无论是否是自己创作音符,大多以无病呻吟和炫耀生涩词藻为主,抑或是看了几篇古典文学就断章取义掰开各种词汇揉在一起,填一个日本纯音乐翻唱装逼。整个影片最正经的古风音乐只有最后排练厅老大爷在台上唱的《苦哉远征人》最后四句。

要古风圈里的大多数人能有电影里的一半那么美好,那么求上进,华夏文化复兴指日可待。

来到各类音乐主题电影都会有的斗琴片段的时候,最终的主题还是万年不变的《野蜂飞舞》,不过片中一再强调了扬琴和钢琴同宗,那么在斗琴的片段应该全都一一对应才好啊,竖琴应该对应的是箜篌才对,它们也同宗啊……琵琶和琉特琴也同宗啊……

也许很多从专业角度匹配的乐器,长太像了,怕非专业观众搞混……

民族的,永远是世界的,笙的音色,其实听起来很像合奏的苏格兰风笛,选调比较高的箫其实听起来像爱尔兰风笛,唢呐比较像小号和萨克斯……如果跨越时空融合在一起,一定是音乐最绚烂的样子。可惜的是,影片到最后都没有来一首中西乐器合奏曲,就跟没交代最后舞台上表演的曲子里,琵琶和阮乐手为什么忽然就跑去弹贝斯和吉他了……

由于不怎么关注古风圈,所以看电影时才第一次听到这个曲子,从影院里的听音体验,能感觉到这是一首编织很精巧的乐曲,对于演奏技法和作曲技法的把控还是很到位的,稍微有点遗憾的就是和声要是可以跳出套路更多一点点就好了。

总的来说,电影中无论是主观配乐、插曲还是客观的音乐,质量都非常的高,插曲出现的位置对于情绪烘托得十分到位,毕竟音乐总监是梁翘伯大神嘛。

另外就是观后得知千指大人是实名up主,片中全程真弹,目前已被圈粉。

好了,这么一部几乎全程都是真实演奏的电影,中二的理直气壮,绝对难得一见,墙都不扶就服它,千万不要错过哟~

· 作者简介 ·

黄旭,音乐制作人,上海一点音乐工作室主理人。参与项目有电影/电视剧:《魔兽》、《佛魔之剑》、《发现幸福》、《渡口》、《人鱼诱惑》、《璀璨人生》;广告:梅赛德斯奔驰、百龄坛、索尼、劲霸男装、华润漆、驴妈妈、美童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