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杂谈 > 卢浮宫金字塔(卢浮宫,是玻璃金字塔入口)

卢浮宫金字塔(卢浮宫,是玻璃金字塔入口)

塞纳河 岸镶嵌着一颗璀璨的艺术珍宝—卢浮宫,是 法国 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它在历史的细节刻画里,不仅仅只是一个建筑或者博物馆,而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文化形象。

卢浮宫

法国大革命 之前,卢浮宫是帝王的行宫,之后则变成了人民的博物馆。而其内的各个展厅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更改,从整个博物馆的采光度大小,到立体结构的延伸、以及供游人休息的亭台都在进行着调整。卢浮宫博物馆的诞生,打破了贵族对文物的垄断,推动了社会公共知识的建设与发展。在这样的公共文化机构面前,人们卸去了各种等级的包袱,互相平等。人们受到众多文物的熏陶,提高了审美与观赏的能力,推动着社会的民主。

四合样式的卢浮宫,似油画里古典雍容的西方贵族公主。在这座雄伟壮丽的宫殿正面,按照古典柱式的比例和谐地分为3部分,简洁洗练,层次丰富。底层为高约10米的基座,中段是双柱柱廊,最上面为檐口和女儿墙。檐壁上精心塑有浮雕,连接着方底穹顶。从宫殿的南、北翼各伸展出一长排互相对称的宫殿;西边则连接着杜伊勒里花园,它们中间围合着略呈梯形的拿破仑广场。全部建筑设计保留着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风格,也体现着法国古典时期的设计思想:绝对对称,充满理性精神。

在卢浮宫的建造历史上, 贝聿铭 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入口曾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对于卢浮宫改造工程,贝老直言“大部分人喜欢老的方法而很难接受改进或者改造,但在现代做建筑就应该现代主义。”1981年,法国新上任的总统面对萎靡不振的局势,提出新一轮的文艺复兴—“文化兴邦”政策, 其中最大的工程之一就是卢浮宫的改造工程。卢浮宫在由行宫转变为博物馆的功能转型中,产生了不能适应大流量的游客参观以及众多藏品堆积等诸多问题。而在密特朗向全球知名的15位博物馆馆长征求建筑师人选时,有13位推荐了贝聿铭。而贝聿铭在深思熟虑之后设计出来了一个方案,即用玻璃金字塔解决空间展区设计等问题。由于贝聿铭是华裔美国人,并且这样的设计在法国人眼里不被理解。贝聿铭在与法国人争吵、游说、解释了两年之后,卢浮宫改造工程终于全民公决通过。1989年,卢浮宫改造工程完成,玻璃金字塔,宽敞的地下展览区,合理的观众游览通道游廊全面落成。贝聿铭来到卢浮宫,就像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交织盘复。

贝聿铭

玻璃金字塔入口

卢浮宫的馆藏分为6大部分,包括古代埃及艺术、古希腊和罗马艺术、古代东方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及绘画艺术等。最著名的藏品有汉漠拉比法典碑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米罗的维纳斯》以及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几乎囊括了古今各国的艺术精华,有许多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珍宝。展现着辉煌的西方艺术史。

汉莫拉比法典

蒙娜丽莎的微笑

岁月长河里,这座顶级艺术殿堂经历了巨大的改造,经历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融合,经历了功能的转变与新兴的时代潮流趋向,却没有改变建筑本身的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法国八百年历史的见证,也留下了法国建筑艺术风格演变的轨迹。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