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从城市教师到乡村教师
寻找教育的新路径
刘慈欣从城市教师转变为乡村教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在这段经历中感悟到了许多,也发现了教育的新路径。在城市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他曾经经历过考试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例如应试教育的肆虐、家长和社会的施压、教师的心理负担等等。但是,当他进入乡村以后,面对的是另一种教育现状:缺乏资源、缺乏师资力量、各种困难问题交织。他从自身出发,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需求和疑惑,从而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路径。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在社会的某一个角落停留,而是与“生命和自然”的大命题进行关联的。因此,乡村教师并不比城市教师更加劣势,只是教育的考察标准、路径和价值观不同而已。乡村教育的困境
教育家的“思辨意识”
刘慈欣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预测未来,就是创造未来”。面对难解的教育问题,我们不能止步于多花更多的钱,更要有教育家的“思辨意识”。教育家的“思辨意识”,就是能够看到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未来的状况,把握教育的方向。我们需要像刘慈欣这样的教育家,用前瞻性、创新性的思维来破冰寻路。国家培养优秀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做出探索性和开拓性努力,包括从教育制度上为乡村教育提供支持,从新学科的开展上推动创新,以及从教材的编纂和教学实践上,打造符合乡村特色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