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人百科 > 打尖还是住店(“打尖”是什么意思?)

打尖还是住店(“打尖”是什么意思?)

我们平时在看古代的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主角一到客栈,多半能听到店小二热情洋溢的招呼声:“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啊?”

那么这个打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这时候下意识的就会想到,住店要过夜的,那打尖相对应的不就是稍事休息吗,吃顿便饭就走了。可是吃饭为什么就跟打尖联系到了一起呢?

打尖这个说法其实清朝才出现在一些笔记小说里。当时的人看了也是很纳闷,于是开始研究它的来历。

有人就认为这个尖可能就是舌尖的意思。比如说旅途很劳累了,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自然要吃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就跟打牙祭的说法类似,于是打发舌尖的说法就流传了开来。

但是很多的人认为这个说法太牵强了,比如说舌尖为什么要用“尖”来代替呢?

于是有了另外一派的研究。说是这个打尖应该是以讹传讹,越传越错,它原本应该叫做“打火”。

为什么叫“打火”呢?

我们知道古时候,出门的时候,都是要带干粮的,所以在住店的时候就只需要跟店家借个火就行了。

因此在宋元明的很多作品中,常常有行哭饥渴,偶来一个村家歇脚打了个火这样的说法。

很多学者认为可能是这个火字跟尖太相似了,所以慢慢的就以讹传讹变成了打尖了。

其实很多古代的旅店并不像现在的电视剧里面演的有那么好的条件,动辄有酒有肉。但是开旅店这个传统却是很古老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民营的旅店了,那个时候叫做逆旅。

关于客栈有这么一个故事。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新的统治者通缉了,于是就开始了一路的逃亡,然后路上遇到一个客栈,当时这个店家就说,你得给我你的身份证明才能让你住,就像后来的路引,现在的身份证一样。

当时秦国管的还是很严的,需要看你的户籍,还要你的通行证才行,不能说你想去哪就去哪,但是商鞅是被通缉逃亡的,哪里有什么身份证明啊。可是这一套查户口查通行证的法令正是出自商鞅。

在今天,我们早就不用什么打尖了,但是词汇的变动也预示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